志愿风采丨赵红亮:助人的双手比怜悯的心灵更温暖
无论作为学生还是教师,我始终认为“助人的双手比怜悯的心灵更温暖”。虽每个人都心怀怜悯,但在现实的社会里,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1998年的特大洪灾,彰显了伟大的抗洪精神,也掀起了向人民解放军学习的高潮。虽然自己身有残疾,但是我相信我也能够像解放军官兵那样,尽己所能、在奉献中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那时起,工作日、节假日兼职成为我的必修课和习惯。自己的不断努力、不断坚持,使得江西、西藏、海南、湖北等贫困山区,濒临失学的孩子收到了可以延续他们读书希望的学费、课外读物及工具书。每一笔费用都为家境贫困、濒临失学的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至今,许多学生已经考上重点中学,进入大学,找到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成为家里的希望、顶梁柱。为了不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我用了“向群弟”、“河南”、“海南”等署名,其中署名“向群弟”也是源于对九八抗洪英雄李向群的尊敬,延续英雄的理想。我想让孩子们知道,好人就在身边,一定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默默地为国家、为他人尽自己一份力量。
从2002年秋天开始,我便延续中学时的习惯,主动到距离学校20多里路的一所偏远敬老院做义工。为了能和那里的孤寡老人更好地沟通、为他们更好地服务,我主动学习老年心理学、按摩技术,自费购置医疗器械,为老年人量血压,讲解自我保养自我护理知识,从头到脚耐心给孤寡老人按摩。为了让老人身上溃脓创面尽快凝结,我翻阅《本草纲目》等医学用书,冒雨到稻田里抓蚂蟥在火上烘烤,研磨成末摊洒在老人溃脓的创面上,耐心照看,直到老人伤口愈合。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从老人脸上映出的笑容,我知道老人心里是高兴的。每次来这里,我都会给老人们带上很多消炎水、清凉油、创可贴及治疗感冒、关节炎、风湿病和腹泻等的非处方药物。不仅如此,我让敬老院给我安排了床位,这样我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这些老人了。在照顾孤寡老人的同时,面对寄养在敬老院的弃婴弃童,我主动学习手语、儿童心理学,与孩子们做游戏,让这个被遗忘的角落充满笑声;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主动联系附近学校让他们就读,并为孩子们购置学习用品、图书等。十几年来,我已从一个陌生人变成为敬老院孤寡老人心中的“好儿子”、弃婴弃童心中的“红亮哥哥”。
2006年大学毕业在即,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于是我放弃回老家做公务员的机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本来学校安排我到条件相对好的海南东方市琼西中学支教,但我坚持要申请到条件最苦、最需要老师的地方去。最终我的诚心打动了团省委领导,我来到黎苗少数民族居住地、教师稀缺、科技落后的国家级贫困县,鹦哥岭山麓有“海南西藏”之称的白沙黎族苗族自治县南开乡,志愿扶贫支教。刚来到这儿的时候,这里的学校正值危房改建,为了不影响九月学生开学上课,我以民工的身份投入到山区危房改建中,炎炎夏日,皮肤晒黑、手磨起泡又成茧,但是每每想到学生一开学就能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学习,心里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学校,我成为全能老师,从一年级教到九年级,几乎囊括所有课程,每天三四门课。为了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我每天早起晚睡学习教研教法。为了尽快融入当地,我主动学说黎族话;穿越116里的蚂蟥山路走访黎苗山寨,只为规劝大山里的学生家长更好地关注和支持教育;为了能让大山里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国内外时政,我从每月600元的工资中省出一部分钱购买课外读物。不仅如此,偏远山区学生们的伙食就是盐水煮白菜,一日三餐不到1.5元,每周所有费用才15元,我也索性加入到这个行列,成为这里唯一一位在食堂和学生一道打饭的老师,这样做主要是为省下更多的钱用在大山黎苗学生的学习上。黎苗少数民族的淳朴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在这里扶贫支教时,我也进一步懂得了农民对土地的感情。至今我还深深地记得第一次到山里的情景:当地村民一听我说来自研究热带植物种植的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就“强制性”地把我拉到橡胶园看看胶树得了啥病,胶水为啥产量很低。大学我学的不是种植专业,但是在与当地黎苗乡亲相处的岁月里,我才真正知道经济与教育的关系。假期回母校两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拜师学艺,我也开始懂得天然橡胶、木梳、槟榔等热带作物的一些种植技术。在农业技术方面我知道自己是“半瓶水”,但是面对黎苗山寨种植技术为零的这个“瓶”,我能让他们瓶中有“水”,那怕就是几滴,也是天大的变化。况且,我的身后有母校有老师——真正的专家支撑,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就去搬“救兵”。“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其实我就是这只“猴子”,作为读书人,都应该成为替他人排忧解难,甚至千方百计去搬救兵的的“猴子”,读书人有这个脑子,更有这个能力。
十几年来,我走遍了海南所有的贫困山区,免费传送家庭养猪、养鸡、养鱼等技术,从2007年开始至今,自费印制刻录科普小册子《南溪苑》,宣传党的富民政策,联系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困难户,被黎苗少数民族乡亲誉为一盏照亮农户致富之路的“明灯”。在海南学习工作的这十几年,我自己结合社会实践,不仅写出了《羁绊海南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生态补偿机制实验带创建路径》等现实针对性强的调研报告,还在理论指导与实践论证的基础上,引导黎苗山寨由“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逐步向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精耕细作农业模式转变,培养及帮扶出现代农业新式农民。
为人师表,重在示范。从专职志愿支教老师到大学教师,教学对象虽然变了,但是作为人民教师,责任没有变。在负责学院两个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担任学生班主任及110多人的专业课教学工作外,我还积极创建指导校内外志愿服务团队,所指导的公益社团——爱心协会在2007年获“中华环保基金会最佳组织单位”。2009年荣获“全国百家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14年4月,协会“传递爱心,牵手同行”项目入选团中央、中国残联助残“阳光行动”首批示范项目,并且在第一、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银奖三项。此外,我和热心公益的青年共同创办的爱心艺术团,指导发起的“爱心棉线,温暖希望”活动,让西藏、新疆、贵州、湖北、湖南等贫困山区的小学生冬天不再寒冷。
值得一提的是,在指导海南大学爱心协会常态化项目“防艾滋、反歧视”的活动中,我和我的学生与艾滋病患者“零距离”接触,走近他们的生活,真正意义上做到反歧视(本志愿活动获得2014年全国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我们主动帮扶结核病患者,让其在救治中学会自强自立,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主动走近麻风病患者,不仅做他们忠诚的听众,而且和学生们一道尽己所能地帮扶他们,向社会宣传麻风病及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关爱他们。
志愿源于自愿,青春总会充满曲折坎坷,但青春不应被困难压倒,奋斗的青春只有盛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才最鲜艳最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