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风采丨宋彪:点燃"直过区"的减贫之光

  当我骑车穿过云南省兰坪县金顶镇箐门村牡丹花开的田地,听 到村民喊我“单车县长”时,我明白自己时刻不曾离开乡村这片深沉 厚重的土地。当下,我将与怒江干部群众一起,将教育扶贫的文章 写在怒江大地上。

  

  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的一名副教授、法学博士,曾访 学韩国高丽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从事规划、财政、生态环保 等法律教研,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专著3部,承担课题5项,2017 年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学者”。2017年5月,我主动申请 赴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挂职副县长,参与脱贫攻坚;两次主动提出 延长挂职时间,深入村寨做广泛的田野调查工作,与干部群众共商 脱贫对策,在教育、健康、产业、文化等领域做出扶贫创新工作, 成效显著。“沧江读书会”、非遗公益推广人、怒江研究所、公益微 课、好未来双师远程教学等项目在怒江乃至云南均有示范效应。我 由此获得人大法学院2017、2018年度“社会服务贡献奖”,被怒江州 评为2017、2018年度优秀挂职干部,被人民出版社评为2017年十 佳“阅读之星”;2019年5月被云南省教育厅推荐为省脱贫攻坚(贡献 奖)候选人;2019年6月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候选 人。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4月临沧扶贫推进会上也专门点名 表扬了我的延期挂职事迹。

  很多关心扶贫的朋友问我,怒江最缺少什么。如果在几年前, 我会说缺少资金、缺少观念。几年后的今天,我想说,怒江最缺少 理解。外地人不理解怒江,怒江人不理解外界。精准扶贫,不是单向的物质施予、价值输送,而是不同文化、精神的共享共融。2018 年7月,陈宝生部长与教育部滇西片区挂职干部座谈时指出,挂职 老师也是被扶贫对象,在扶贫情感、理念、方法、经验上,要向当 地干部群众学习。我认为,挂职扶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是理解中 国社会、理解边疆民族、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理解个人价值的 叠加学习过程。

  怒江人民带来的感动

  怒江州是云南省最神秘的自治州,山高谷深水远,很少有人问 津。2017年5月,我由州县领导从昆明接送经停州府六库到兰坪县, 耗时近两天,成为最后到岗的教育部第五批滇西扶贫挂职干部。怒 江没有铁路、机场、高速公路,汽车一直在怒江、澜沧江逶迤山道 盘旋,时不时被山体塌方、泥石流阻断,走走停停。后来我读第一 代支边人的回忆录,发现他们从丽江徒步进老州府知子罗,溜索过 江,抢渡碧罗风雪,至少一个星期。初入怒江,我领略了“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般的艰险。

  怒江州的29个乡镇中26个涉及直过民族,特别是碧罗雪山地 带,地理上被怒江、澜沧江隔开,仅凭过江溜索与外界发生联系。 这里保存着原始共产主义色彩,崇尚自然,很多人一辈子没有去过 县城甚至没有下过山。2018年5月,我邀请中央电视台记者走进国 内最晚发现的少数民族村落———深藏于碧罗雪山深处的计夺鲁小组 时,村民在夜色里举着火把身着盛装从各处赶来,围坐火塘彻夜歌 舞,欢声笑语可以惊动满天星斗。

  怒江是典型横断山地貌,山川沟壑纵横,生活生产极为不便。 山民们在悬崖峭壁上搭建屋舍、开辟耕地。从远处看,一座座村庄 像挂在地球表面,脆弱又危险。因为路途遥远,一袋水泥从保山、大理转运至县城、乡镇,再到村组,价格由30元飙升到100元。有 次下乡,见20多人轮流抬换一块碑石,挑山工般一步一步向村里挪 动。一间房,修修停停,需要5年甚至10年。如遇山洪山火,房屋 就可能毁于一旦。家养的鸡鸭猪羊、种植的玉米洋芋,从村舍转移 至山下乡镇集市换成钱,来回至少一天;要是再运到县城、外地, 还要煎熬数日。生活之困顿,非亲眼所见,无法体会。

  艰苦生活阻却着怒江人前进的脚步,但也磨练出他们坚韧不屈 的品格。“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我帮扶的李发玉 家,丈夫早年去世,留下她独自抚养孩子和三个智力失健的弟弟。 一个女子照顾五个人,实在艰难。但是每次见她,她都笑意盈盈, 如小院里的阳光般灿烂,给人别样的温暖。这温暖,不是弱者的力 量,而是人性的光辉! 孩子受她的影响,积极乐观,2019年考上西 南林业大学,让全村人感慨不已。2019年4月,我随同教育部机关 党校学员走进兰坪县烟川村“一师一校”点,这是在偏僻山村保留的 教学点。一名教师兼顾校长、厨师、保安、医生以及教学职责,独 自承担所有学生的全部事务,还要参与村里会计、普通话推广、以 工代赈、红白事管理等工作。

  在怒江,我总是被沉默的力量、人性的光辉感动着:山民的坚 强,教师的坚守,干部的坚忍……每一种坚持都盛满了爱,对生活, 对这片神奇的遥远的土地。

  对怒江人民需要理解

  沧怒山水不仅是地理屏障,也是文化屏障。只有冲破大山屏障, 促进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等多元文化交流,才可能逐步改变怒 江人的“峡谷思维”、修正其他人的“贫困想象”。这是一个文化感知、 理解、接纳和交融的社会交往过程。

  理解产生共情、唤起行动。经过校方协调和亲朋挚友的口口相 传,一批批扶贫人士陆续走进兰坪:防灾科技学院郎爱云教授与贫 困户结对子,成为小学生胡福堂的“北京妈妈”;公益摄影师田雷深 入偏僻山村小学,为数千名学生拍下人生第一张“笑脸”;人大法学、 新闻、商学、教育等学科教授亲临一线,为基层干部送来“公益讲 堂”;扶贫专家汪三贵驻村问诊脱贫,形成上报中央决策的“丰甸报 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简称人大附小)校长郑瑞芳带领党员教 师“送课下乡”,为边疆送来七彩教育理念;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简称人大附中)橘子学院志愿者“搭建网校”,为边疆联通智慧教育 通道;教育部机关党校学员探访“一师一校”,体验坚守大山的清苦; 人大海归教师、港澳台学生深入扶贫现场,感受中国反贫困的显著 成效……当扶贫者在逶迤山路胆战心惊、呕吐晕眩,在贫困户家里 红湿眼眶、倾囊相助时,我感觉到他们对怒江的理解,真切、深沉 而有温度。

  理解也会带动爱心接力、流动帮扶。深圳市龙岗区市民涂家健 曾因火灾受伤获得社会帮助,康复后发起感恩社会的“U 爱助梦”项 目。两年间,经校友引介,他在兰坪捐建了10多所乡村图书室,藏 有2万多册图书。参加捐建活动的志愿者明明为怒江贫情所动,另 行设立了“好奇影像计划”,开展乡村美学教育和贫困生资助。国家 男子冰球队前队长韩乐参加影像计划时,果断提出体育扶贫动议, 为山区孩子就业寻求出路。2018年2月,当我去深圳与涂家健接洽 项目时,他的社会责任感让我感受到扶贫路上的勠力同心。

  多人也需要一辈子甚至几代。2018年1月,我站在人大附中科 学大会讲台,向在座教师介绍了一位怒江教师:他已经59周岁了, 从兰坪到北京,他用了整整59年。这名教师是兰坪县石登中学和江 涛。在他光荣退休前,学校选派他随同全县44名优秀教师一起来到 人大附中接受培训。

  我还重点关注各项公益支持项目,譬如人大法学院与中华环保 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公益诉讼讲座、北京某展览公司幼儿教育国际论 坛、北京大学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班、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全国联 合会业务培训班等。通过协调推介,数10名基层干部像和江涛老师 一样,第一次走进北京,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对接。2019年7月, 受中央党校教师闫翠翠和律师王大伟资助,我带领兰坪县第一中学 人大班15名高二学生赴昆明大理游学。他们第一次坐火车、地铁, 第一次观看巨幅电影,零距离体验城乡生活的差距。云南省广播电 视台总监朵翔先生精心安排学生考察,向他们揭开电视台的神秘面 纱;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陈旭与学生敞开心扉,鼓励 大家奋发读书,拼搏青春。

  教育扶贫助推发展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也是开展扶智扶志 的重要渠道。怒江教育短板多、外接平台少、引领示范弱。为创新 组织、激发动力、强化机制,我尝试着构建地方学习社团,成立专 门研修机构,对接更多长效帮扶合作关系。

  首先,结合“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要求和全民阅读推广计划, 我于2017年10月率先在怒江州成立“沧江读书会”,委托兰坪县文 联组织协调。读书会旨在营造县域文化氛围,促进乡风文明振兴。 几年来,沧江读书会先后举办“雪邦山的春天”“我在二五山上空飞 翔”“悦读时光”“在杜鹃花海中读书”“书为媒”“穿越时光”“舌尖上的 乡愁”“十月烽火”等主题阅读会,配合兰坪县委政府重大节庆日开展 诵读会,逐渐形成怒江州的文化符号和品牌。《光明日报》于2018年 4月、2019年9月两次报道读书会。2018年7月,人民出版社读书 会评选沧江读书会为全国十佳“阅读推广优秀机构”,我本人被评为全国十佳“阅读之星”。

  其次,对接教育、文化等资源在怒江开展长期帮扶合作。在教 育方面,2017年11月,我协调人大法学院在兰坪县设立法治实践基 地;2018年1月,协调北京某展览公司与营盘中学签订“晨曦计划” 一揽子帮扶协议;2018年4月,协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MBA/ MTA 教育中心在兰坪县设立“生态旅游研究院”;2018年5月,协 调北京中学与兰坪县政府签署教育帮扶合作协议,北京中学于2018 年7月、2019年7月分别在啦井中学、营盘中学开展暑期扶贫游学 夏令营活动;2019年3月,协调某教育集团希望在线项目落地兰坪, 尝试“一块屏幕改变命运”。在文化方面,2018年5月开创云南省非 遗公益传承代言人制度,邀请人大附小学生徐奥宇代言白族拉玛“民 歌开益”,邀请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代言普米族“搓磋”“四弦舞乐”; 2019年5月,协调设立奥宇·振邦非遗传承教育基金会。此外,遵 照校友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建议,我协调设立了“紫杜鹃计划”“远山计 划”等助学项目,每年资助学生达20余名。

  最后,为推动学术界对怒江社会经济的关注,我于2018年8月 协调人大法学院与兰坪县政府联合成立怒江研究所,拟对怒江的民 族、脱贫攻坚、社会治理、生态等主题开展专业调研,为政府决策 提供建议。2019年1月,该研究所已经申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 管理研究院“百村治理”项目之“书院文化、边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实 践逻辑”。

  教育扶贫仍需继续

  2017年9月,怒江被国家列入深度贫困“三区三州”。国家各部 门开始加大对怒江的帮扶力度,怒江进入“高光”时代。然而,从农 耕文明向工商业文明飞跃,必然带来更多文化适应和交融,更加需要社会各方对怒江的理解。2019年6月,我协调中央国际电视台在 兰坪县拍摄《中国为什么能》之脱贫攻坚专辑,通过镜头下的怒江向 世人呈现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

  两年多的挂职扶贫,让我深切理解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事业 发展的紧密联系。时代赋予我使命和责任,事业赋予我意义和价值。 2019年6月,教育部推荐我参评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2019年9 月,云南省评选我为省级扶贫先进工作者。我认为,这不是对我个 人扶贫情怀的褒奖,而是对全国教育工作者投入滇西脱贫工作的 认可。

  2019年4月21日,陈宝生部长在临沧与挂职干部座谈,嘱咐大 家将本职工作搬到脱贫攻坚一线,书写好人生壮丽的史诗。4月22 日,在教育部直属系统扶贫工作推进会上,陈宝生部长当场点名肯 定我申请继续挂职的举动,让我备感自豪,备受鼓舞。我从小生在 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拥有深深的情怀。当我骑车穿过挂包箐门 村牡丹花开的田地,听到村民喊我“单车县长”时,我觉得我时刻离 不开农村这片深沉厚重的土地。当下我将与怒江干部群众一道,将 教育扶贫文章写在怒江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