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了休,去做教师志愿者”
退休教师沙有威,几年前把新浪博客、微信个人头像都更新成同一张照片:一袭浅蓝色夹克,配上泛着彩色光芒的墨镜,骑着一辆时髦的哈雷摩托车,背景是战火纷飞的工厂。照片上的他就像一个光明骑士,神色间的不羁与洒脱,活脱脱就是美国电影《终结者》中施瓦辛格饰演的机器人形象,给人酷酷的感觉。 “我一直向往自由的生活,想做的事没什么可讨论的,说走就走。”沙有威说最后4个字时,特意加重了语气。 开着越野车,装着几个教学机器人,带上夫人走南闯北,翻山越岭,寻觅穷乡僻壤处的中小学校,给那里的孩子们讲信息技术课。很难想象,这是一名教师退休后的生活。 但这就是沙有威。4年时间,西到新疆阿克苏,北到中国地图“鸡冠”上的黑龙江抚远县,南至风景秀美的海南岛,东至海滨城市青岛。年逾60岁的沙有威开着车,几乎绕中国走了一圈。走到哪儿,他就把课讲到哪儿,足迹散落在100余所遍及五湖四海的学校。 “LOFTER(乐乎),知道乐乎吗?我现在都用它来记录我走过的每一程。”采访间,沙有威睁大眼睛问。记者摇摇头表示不知道乐乎为何物。这个“潮老头”便饶有兴致地打开手机,点击他的乐乎主页,展示他来来往往走过的地方。 每一次出行,沙有威都会在那个社交网站留下或多或少的文字与照片,记录一些难忘的人和事。每去一个地方,他就在地图上标记一个红色五角星,如今,39颗红星将这幅地图渲染得一片殷红。 打开那些照片,阅读那些文字,就仿佛跟着他经历了一次远行。他走过的那些山山水水,犹在眼前。 |
“想做的事就赶紧去做”
60岁退休以后,该干点什么?
身为北京景山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如果不“折腾”,退休后完全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抱子弄孙或者莳花弄草,颐养天年。但沙有威天生就是“不安分”的人——歇下来后,能不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早在离退休还有6年的时候,他就一直在心里反复琢磨。
作为国内开展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先驱之一,沙有威算得上机器人教学领域的老前辈,其研究成果在多年前就具有前瞻性,甚至影响了不少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教师。在他看来,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将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分享给更多的人。”沙有威说,想做点自己擅长又好玩的事情。
一次偶然的支教活动,使他坚定了自己的目标。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映秀中学的师生被爱心人士接至山西长治,北京景山学校组织教师前去支教,沙有威也名列其中。
给偏远山区的孩子讲机器人课,他们能感兴趣吗?沙有威心里没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上了两节课。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映秀的学生对这门新鲜的课十分感兴趣。看到孩子们充满渴望的眼神,沙有威体验到了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感觉:“他们很需要我,他们渴望了解机器人知识,这与我给见多识广的北京学生上课的感觉不太一样。”
机器人教学对硬件要求比较高,农村学校很少有条件能够开设这门课。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去全国各地给贫困地区的学校普及机器人知识,是不是也是美事一件?就这样,沙有威给自己的退休生活下了一个定义。
2012年“十一”以后,退休的沙有威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几个教学用的机器人,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投影仪,一辆越野车。也不知道有没有学校愿意接收,他一脚油门踩下去,将车开出了北京。
“别让自己压力太大,上得了课当然最好,实在找不到学校就当旅游了!”沙有威说得很轻松。
沙有威一直享受在路上的那种感觉:顺其自然,随心所欲。“想做的事就赶紧去做吧,想那么多干什么?”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其实,最初的他也没想到,自己走得那么远。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沙有威将自己的行走取名为“烛光行”。意谓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烛光行”的第一站是陕西。尽管沙有威心里有些忐忑,但几经周折,在北京信息技术教研室主任的帮助下,他找到了愿意接收他的学校——宁强县南街小学。
上百名孩子将教室围得水泄不通,上完课后,许多人在教室门口“堵”着沙有威,有的向他询问一些关于机器人的专业知识,有的则纯粹为了向他说一声“谢谢”。作为“首秀”,南街小学之行让沙有威感觉到不虚此行。“上课时,孩子们渴求的眼神坚定了我此行的信心。”沙有威在博客中这样写道。
沙有威收获的另一个意外之喜,是这所学校校园里印着的一句格言,让他忽然间有了心中一动的感觉。那8个字是: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这句话从此成为沙有威的人生格言。
“不倦前行的人一定可以达到目的地,我很喜欢这句话。”沙有威说这话时,眼睛里闪着光。
很少出远门的沙有威在结束陕西之行后,开始向四川和云南进发。
这段路走得并不轻松。在云贵高原,遍地都是迂回曲折的山路,人生地不熟,沙有威出行只能看导航,有一次,由于导航出错,他被引导到一条山路。一路向上,车始终处于上坡状态,越到后来坡度越陡。就在进退两难的时候,幸好对面来了一辆警车,车上来人告知他,前面根本没有路了,非常危险。沙有威费了老大劲,才让车掉过头来。
有些地方根本就不通车。在前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所学校时,因为位置偏僻,无法使用导航。沙有威电话中问校长,有什么路标吗?校长说,有,我们有两个戴着红领巾的学生在路上迎着您。学生带着沙有威在山间小路开车穿行,好容易到了半山腰,沙有威以为学校到了。学生却说,把车停在这里吧,剩下的路只能靠走了,沙有威一愣。在越来越窄的山路上又走了大约一个小时,60多岁的沙有威到了山顶已是气喘吁吁,但当他看见那所没有牌匾、没有围墙的凉山彝族小学,看到许多质朴的孩子时,劲头儿立马就有了。
上完4节机器人课,校长找到沙有威说,沙老师,你今天能不能留在学校?我们已经当你是好朋友了。患有冠心病的沙有威因为没有带每天要吃的药,有些为难,他只好向校长表示:明天我再来!第二天,沙有威如约再次来到学校,与师生们共同度过了难忘的一天。
第一次出行,找不着路、走错路是家常便饭。为了省点过路费,沙有威很少上高速,而国道路况相比高速路差很多,开车时间长了,十分疲惫。
“只要给我上课的机会,这些都不算什么。”沙有威说。
有一次,沙有威来到云南临沧地区的一所完小,本来要在机房上课,学校忽然停电了。怎么办?沙有威灵机一动:要不就在操场上课吧!教师们一听都乐坏了!把课上到操场,学校1-6年级的孩子全都围了过来,围成一个圆圈。沙有威在中间给孩子们演示机器人如何行走、翻跟斗、避开障碍,并给孩子们讲述其中的原理。孩子们个个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一路走,一路讲,沙有威的机器人课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欢迎,经常上着上着,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孩子挤不进来,只好趴在窗户上听课。
从陕西宁强到四川北川、汶川、凉山,再到云南临沧、普洱,第一次出行,沙有威收获满满。算来,这一趟已经出来两个多月了,是时候该回家了。
返回北京后,意犹未尽的沙有威将自己的行程规划了10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西南行”,第二阶段是“新疆行”,第三阶段是“西北行”,第四阶段是“东北行”……几年来,新疆、内蒙古、山西、吉林、黑龙江、湖北等全国大多数省份,都留下了他的车行辙印。如今,沙有威已经完成8个阶段的行程,在全国39个地区的102所学校上课257节,行程近4万公里,为19700余名学生讲“机器人科普课”……这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沙有威在点点滴滴的行走中累积起来的。
每到一所学校支教,沙有威就在笔记本上留下一枚学校的印章。如今,第一个笔记本已经被印得满满的,第二个笔记本也已用了一半。
湖北长阳县李家湾小学校长看到沙有威的笔记本后,情不自禁地给沙有威发来一条消息:“想起了历尽艰难的唐僧,每经历一个国家就在通关文牒上盖上国玺。你们都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可敬可佩!”
行走4年,沙有威收获了无数类似的赞誉,但采访中他一再强调,“千万别把我拔高了,就是一个普通退休教师,干了一件好玩的事情。”
追梦的“牧羊人”
曾经,一位朋友疑惑地问沙有威,“老哥,你这么满世界跑不累吗,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呢?”
沙有威以前的回答是,“玩!不过希望玩得更有意义一点”。他说,用“玩”的心态对待自己想做又喜欢做的事情,就一定会认真去做。
最近,沙有威将自己坚持行走的理由列了5条:一是为了你们带给我的感动,二是为了寻找久违的眼神,三是为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四是为了“常成”和“常至”的信念,五是为了沿途那偶遇的风光。
沙有威不愿将自己“玩”的行为用“支教”这个词来定义。
“‘支’是赋予别人的意思,我在‘烛光行’过程中得到的东西也不少,这种获得感是别人体会不到的。”沙有威说,自己更喜欢用“义教”这个词。
好几次,沙有威上完课后,学生围着他,让他签名。这让沙有威觉得很意外,也很幸福。在云南临沧,第一天给孩子们上完课后,第二天,一名来自美国的支教者问自己的学生,你们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们说,希望成为沙爷爷那样的人。这话让沙有威很感动。
正是因为一路中无数的感动与惊喜,沙有威期待能一直走下去。如今,他的义教名声在外,只要在网上公布自己的行程,马上就会有不少学校联系他前往义教,还有好心人给他捐了一些经费,让他能吃住得更舒适一些。
只是,岁月不饶人。路越走越宽,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期待沙有威前去讲课的学校也在不停地召唤他。但沙有威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不如从前。好几次,家人都劝他别再折腾了。
沙有威也在思量,总会有一天,他真的走不动了。“烛光行”怎么办,就此终止吗?那些山里的孩子怎么办,会有人接他的棒吗?
周围愿意加入义教行列的朋友越来越多,沙有威觉得,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任性”,一个人说走就走,想到哪儿到哪儿。他计划筹备一个“烛光工作室”,让更多的朋友加入进来,一起行走,一起追梦。
有梦想就会有奇迹。一家企业特意为沙有威的义教行动新建了一个“我们的教育机器人梦”网站。上面记录了他走过的每一片土地,每一所学校。
沙有威特别喜欢网站首页上引用的《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的一段文字:当我真心在追寻着我的梦想时,每一天都是缤纷的,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小时都是在实现梦想的一部分。当我真实地在追寻着梦想时,一路上我都会发现从未想象过的东西,如果当初我没有勇气去尝试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事,如今我就还只是个牧羊人而已。
沙有威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成年版”的“牧羊少年”。